乘“互联网+”东风,建设健康中国——2021级医学预科国庆社会实践优秀个人王挥闵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健康中国”的发展战略,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在新冠疫情这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健康”二字显得愈发重要和珍贵。

  为了引导医预萌新们更好地了解健康中国战略在我们身边的落实情况,体会医学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崇高誓言,北京大学医学预科社会实践部发起了“健康中国”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同学们深入大街小巷进行调查。

  经过一个星期的调查研究,许多同学取得了有价值的结果,为我们身边的卫生工作提出了新方法、新思考。同学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学生的社会责任,迈出成为祖国卫生事业栋梁的重要一步。

  接下来,让我们随着王挥闵同学的脚步,一起去看看“互联网+”医疗卫生,感受健康中国这幅宏大的画卷。

  

  

  选题初心:以亲身经历聚焦,于疫情常态探索

  口腔2班的王挥闵同学在阅读PKU医预之家公众号“国庆假期社会实践指南”推送之时,“健康中国2030”和“互联网+医疗健康”这两个词陆续闪入她的眼中,也唤起了她关于医疗的切身回忆——从小到大,去医院就医的流程日趋便捷;疫情爆发后,送药上门服务极大方便了生活;进入大学后,签约的家庭医生为同学们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王挥闵同学仔细斟酌了一番:首先,“互联网+医疗健康”是“互联网+”与“健康中国2030”碰撞的产物,以它为调查对象可以反映出前沿科技在“健康中国”规划中的应用,追踪“健康中国”的最新风向;其次,“互联网+医疗健康”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后发挥了极大的缓冲和协调作用,进行有关调查有助于我们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语境下探索“健康中国”的未来。最后,结合实用价值层面的思考,王挥闵同学确定了本次社会实践的主题——“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普及情况调查。

  

  前期筹备:检索而后明其义,思考故能挖掘深

  欲善其事,先明其义。王挥闵同学首先在网络上进行广泛搜索,对“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内涵和外延意义建立正确的认识。随后,王挥闵同学查阅了“互联网+医疗健康”的相关新闻报道和文献资料,搜集了对“互联网+医疗健康”的群众评价和专业评价,了解了“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现状、优势和不足、发展前景与方向。

  实践过程:多视角、广调查、数据丰、分析实

  一、 从多视角出发,设计网络问卷

  结合查询的资料和自身经历,王挥闵同学着眼于以下六个角度,设计了一份网络问卷:

  (1)对被调查者年龄和生活区域的定位。

  (2)对“互联网+医疗健康”总体普及(概念普及和应用普及)程度的调查。

  (3)对“互联网+医疗健康”各项目普及情况的调查。

  (4)关注各项目中的典型者或热门者,即“网上预约诊疗”和“线上医疗咨询”,分别对二者被选用的频率和原因进行了调查。

  (5)对“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应用评价的调查。

  (6)对“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各发展方向所受到的关注度的调查。

  二、问卷调查与分析

  从10月2日晚开始,王挥闵同学通过社交平台,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多次发出调查问卷。经过4天时间的发放与收集,共回收得到205份问卷结果。

  得到结果后,王挥闵同学对各项数据进行了分析,并依照编写问卷时所设定的逻辑,将实践结果和个人分析、建议反映在调查报告中。

  

  实践结果:科学方法

  王挥闵同学首先分析了样本的局限性。因为问卷的传播受到了家人和长辈们的鼎力相助,所以最后所调查的样本中59.52%都是年龄46岁及以上的人群。此外,由于样本调查受交际圈所限,故91.22%的被调查者都来自城市。

  从下面的两个数据来看,“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概念普及比较到位,但应用普及存在不足之处。虽然患病就医具有偶然性,但“互联网+医疗健康”之下,除疑难杂症外,亦不乏日常化项目,由体验率可见,这些日常项目并未得到广泛普及。

  下面这张图展示了刚才的两道题在46岁及以上人群中的反馈。两个数据均和平均水平相差不大,可见“互联网+医疗健康”并不存在对中老年人明显的技术边缘化。

  “互联网+医疗”的各个项目的普及情况如下图所示。通过对项目数据的整合,可以看出普及得比较好的是线下流程电子化、线上就医或医疗咨询和家庭健康体系,比较差的是科普和AI管理。思及未来对策,于科普层面,我们可以鼓励自媒体产出,或选用更加多元有趣的形式;于AI健康管理而言,尚且有赖于未来AI技术进一步发展,以降低成本,提高普及度。

  对于普及情况较好的“线上就医或医疗咨询”,调查显示,半数的人更偏向于传统的线下就医方式。说明公众对“线上就医或医疗咨询”仍抱有顾虑。

  接下来的调查表明,这些顾虑多数源于大家对线上医疗的专业度和准确性的信任缺失,其次还有对本人健康信息的泄露的忧虑。若想消除这些顾虑,还有赖于线上医疗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具体说来:第一,应适当鼓励公立医院自办互联网医院,以口碑和权威吸引大众,推动线上医疗市场的自然筛选。第二,对于医疗平台和医疗机构的网上活动,首先,应设定准入门槛,严格审查执业人员,并进行培训;其次,应追踪患者后续治疗,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再次,应向患者提供投诉通道,明确互联网医疗的法律责任;最后,应完善用户隐私保护制度。第三,应在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等非专业平台上大力整顿医疗骗局乱象。

  

  展望未来:线上线下共同发力,智慧医疗大有可为

  调查问卷以对“互联网+医疗健康”未来的展望结尾,受到大众关注的项目如下图所示。

  其中,“线上线下融合的医疗模式”有两种内涵:其一,一些慢性、无需手术的常见疾病可在线上诊疗,其他疾病则可线下就诊;其二,可通过线上诊疗,为线下就诊提供医疗信息,提前确定诊疗方向,提高医院线下医疗效率,缓解“就医难”问题。

  “家庭健康系统的普及”中目前主要体现在“家医签约”。但在未来,将有智慧服务器关注家庭共同生活习惯和成员健康情况,协同家庭医生为家庭健康保驾护航。

  “医疗信息管理的电子化”是指电子病例和电子健康报告等,可让医师一键浏览,更加全面地分析患者的身体状况;也可让患者随时随地查询。这样可以省去繁复的纸本操作,进一步加快就医节奏。

  

  铁肩担重任,实践展风采。王挥闵同学结合己身经历和个人感悟,在国庆假期期间,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健康中国”战略出发,立足“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普及情况,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调研,精准收集、科学分析调查数据,为我们展现了当前“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王挥闵同学主动投身时代浪潮,拥抱社会现实,践重任于足下,尽显医学生的赤子丹心与责任担当。青年之色不改,我辈奋勇向前,希望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洗礼,医学预科的同学们都能勇做弄潮儿,把旗不湿,担当重任,书写时代新青年的风采!

  

  

  文案:王挥闵(口腔212班)

  刘亚迪(医学英语21班)

  司筱芊(临床216班)

  王晨(药学214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