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奖学金得主专访 | 张钦淏学长

  张钦淏学长:

  2021年北京大学最高奖学金五四奖学金得主

       20级药学2班班长,药学院体育部部长,

  作为核心策划和组长,去年带领班级获得漫溯百年党史主题教育学习成果展示一等奖“北大新青年”新媒体中心综合事务办公室副主任

  2020级药学院唯一的入党培训优秀学员之一学习成绩班级第三,综测班级第一

  

  1、 看到学长参加了军训国旗班、漫溯百年党史主题教育学习活动,并在入党培训中被评为优秀学员。想问问学长是如何确定想要入党的志向,以及如何被评为优秀学员的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聊聊关于咱们填报医学专业这件事。对于咱们20级和21级,学医大概是出于对当今时代背景下的一种情结。新冠疫情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这两届同学的高考,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轨迹。我选择学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疫情期间冲在战疫一线的白衣天使带给我的温暖。从北大医疗队出征的全体90后党员,到总书记的来信,都使我产生了学医的信仰和信念。这些在我高考前夕和报志愿的时候,感染了我,给我埋下了入党的种子。

  在军训期间,我加入了国旗班。每天为了完美完成升旗工作,国旗班的每一位都不辞辛劳的训练。这些感染了我,使我加深了入党的信念。于是在军训期间便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了第一批入党积极分子。

  我参加了第三十三期党的培训班,期间会有必修课程(网上看视频)和选修课(至少完成10课时并通过测试即可)的学习,我把未纳入必须观看的选修课程也全部观看完了,最终看完了80.3个课时,并在最终的结业考试中,获得了92.3分的成绩。

  2、 关于医学预科漫溯百年党史主题教育学习活动,听闻学长所在的班级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学长作为活动核心策划和组长是如何展开此次活动的呢?

  这是一个聚焦建党人物的活动。活动一出,我们班级里的入党积极分子就主动报名了。当时《觉醒年代》电视剧热播,我们几个同学便选择了和北京大学、中国共产党联系比较紧密的陈独秀先生作为回顾和学习的对象。这个活动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故人久仰”,同学们通过搜查资料,广泛阅读相关史料,并出一篇推送。我们小组创新性地以人物传记的方式出了一篇推送,对陈独秀先生的一生进行了回顾。

  第二个环节是“故地重游”,在此环节中,我们来到伟人的故居、历史遗迹,感受留存下来的历史文化精神。我们小组去探访了陈独秀的故居和北大红楼进行参观学习。

  第三个环节是“百年红船,故事新编”。大部分小组当时选择了话剧的形式。但是我们小组认为用话剧的形式不能很好的展现当时那个年代和人物身上的精神文化内核。因此我们创新性的用了朗诵,伴有视频混剪的方式来表现陈独秀先生一生的伟业。从亲自撰写朗诵稿,到动作的编排、视频的剪辑,我们付出了很多心血,最终能获得医预的第一名,荣幸之至。

  我觉得我在医学预科“漫溯百年”活动中最?的收获,其一是对于历史人物、历史背景的更深的掌握。其二是对于我们身为学生,在当今时代如何更好的传承先辈们留下的精神财富有了更深的体会。

  3、 学长在北大青年研究中心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呢?又有了哪些收获呢?

  北大青年研究中心,即“北大新青年”,这是李大钊先生传承下来的牌子。我们如今致力于建立一个有传承、有力量、有温度的新媒体。我如今在新媒体中心,加入了综合事务办公室,负责内联和外联。在“北大新青年”的这一年,我最大的收获来自于学长学姐们的批评和建议。他们给予了我很多人生道路的选择、学生工作的抉择方面的建议,使我对于如何将学生工作做的更好、更细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一年里虽然很忙,但是也提升了很多。

  4、 骨干培训活动主要会介绍什么呢?看到学长获得了多个“优秀学员”称号,想问一下学长参与后有了什么心得体会呢?是如何成为优秀学员的呢?

  我参加了北大班长、药学院内的培训以及“未来医者”骨干培训。“未来医者”每年在医预只有六个名额,参会人员囊括医预到医院在职的新党员,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认识了更多前辈,对于我未来道路的选择有比较大的启发。我认为“骨干培训”致力于培养一个合格的领袖,从中你可以获得领袖所需要的技能和才干,以及培养身边的人的方法。在与这些学长学姐们接触的过程中,我也在学习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学习如何将事情处理得更好,获得更多人的认可。

  5、 看到学长的三个实验课程分数均在90+,想问一下学长的实验课是如何学习的呢?写实验报告时又有哪些小技巧呢?

  首先,关于对待实验课的态度,我认为很多人做实验的目的有些偏了。其目的不仅仅在于掌握实验的做法,而且是在于培养我们未来处理临床和科研问题的能力、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进一步,实验课是要培养我们对所有现象发问,对一些看似权威的答案敢于质疑的能力。因此我们在写实验报告时,要明确每一步的意义,进而才能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敏锐的捕捉到与预期实验不同的结果。

       此外,我们要不断思考,例如可以想想是否有可以改进的实验步骤,并与助教老师、同学们讨论。在此过程中,我们的思维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张钦淏学长的化学实验报告  

  6、 学长连续两年报名参加了北大医学科普展示大赛。请问学长是如何找到突破口来研究的呢?很多新同学们会觉得这个科普大赛太专业了,自己的能力不够而不敢参与,想问问学长在准备这个大赛时大概会做哪些工作呢?

  我认为对于科普大赛而言,最重要的,一是前期的文献积累,二是选题的创意,如何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两点也许是卡住大多数同学的两点。

  但是我认为大家有一个误区,科普和科研不一样,它并非一个很学术的项目,把它看作一个课余的活动就好。万事开头难,科普看似难完成,但是在你努力尝试之后,你会发现科普是大家可以做到的。

  做科普首先是要保证它的科学性,第二是要在主题上有创新点不能挑那些科普宣传力度已经很大的主题。我们要普及别人没有普及的知识点,才能起到科学普及的效果,让更多人更好的理解我们医生、医学科研在做什么。第三,做科普还要有趣味性,用搞笑或创新性的方式来吸引大家理解。做到这三点,我认为就达到了做科普的初衷——让科学离民众的距离不那么遥远。

  7、 最后学长还有什么经验想要给我们21级学弟学妹们分享的嘛?

  这一年里我对于自己未来的人生方向有一些感悟想与学弟学妹们分享:要学会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在这个在多元化的校园里探索自己更多的可能,做一些真正让自己感觉有趣和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