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十年坚守,品味党员初心—— 2020级医学预科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参与者吕轩

      【编者按】

  红船清波起,华夏有绝响。自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我们已走过一百年。

  这一百年里,我们走过许多许多,从战火中伴着硝烟走出,党旗带领下,我们一步步走向富强,走向复兴。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那样一群人:

  他们挥洒汗水,却不愿留名于世;他们书写着感天动地的奋斗史,却从不以主人自居。岁月静好里,他们一直默默负重前行。他们,一个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就在我们身边,在无言中,用生命浇灌信仰!

  在此建党百年之际,北京大学医学部学工部医学生预科办公室面向全体医预新生举办了寒假社会实践专题活动,聚焦于“采写身边优秀共产党员故事”,以期帮助同学们通过实践,了解身边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锻炼实践能力,了解中国社会。

  号召起,同学们云集响应。共30组同学最终提交寒假社会实践的报告,完成了对他们身边“优秀共产党员”的采访调研。经过初选、现场答辩两个环节,10组同学的内容从30份实践报告中脱颖而出,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为表彰优秀实践成果,特别推荐获得一、二等奖的实践个人(团队)分享自己的实践过程和调研经历,激励医预学子继续发扬实践精神,履行初心使命。

  以下是优秀个人吕轩同学在这次实践中的策划与思考:

  

  筹划——由茫然到坚定

  “采访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当吕轩同学第一次看到这个主题时,他便下定了参与的决心。可随着参与的期待与迫切渐渐冷静,他感到的,更多是茫然。他到底该到哪里寻找这样一位共产党员呢?

  受疫情防控影响,回到家乡后加上了居家隔离的限制,他所能接触到有限人群更加有限。在这样的前提下,该到哪里去寻找这样一位“隐于世”的共产党员呢?茫然、纠结一度涌上心头,只剩下那个似乎非选不可的选项——放弃。

  茫然不知前路,可是吕轩同学清楚,自己不会选择放弃:

  在网路上搜索了解,向亲友询问等等。多方了解信息后,吕轩发现,有这样一位默默奉献而无言者,一直都在自己身边。他便是一位有着十余年村支书工作经验的老党员——石刚同志(曾于1991-2002年任大同市阳高县大白登镇大泉山村村支书一职)。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坐落于黄土高原的大泉山村曾因水土保持而受到毛主席的亲笔批示,因而享誉三晋。结合在上网检索到的老人的相关信息,他迅速制定了详细的采访计划和采访提纲。怀揣着一颗激动的心,吕轩同学迫不及待踏上了采访之路。

 

  采写——倾听、讲述人物故事

  吕轩同学来到老人的家里,问候寒暄之后,采访开始。

            

  伴着一问一答,老人向吕轩同学展示着那一张张诉说着奉献与热爱的荣誉证书,从阳高县优秀党员干部,到大同市劳动模范,再到山西省校外教育先进工作者;伴着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伴着老人充满回忆的话语,那个年代当村官的点点滴滴逐渐清晰的展现在吕轩同学面前......

  “陶鲁笳的人”——与大领导的那些事

  “陶鲁笳”——这是老人提到的第一个领导的名字,也就是时任的山西省委书记。说起这位老领导,石刚老人感慨颇多,他讲述了一个当年的故事。

  那年,村里打算做一块长方形的碑,正面刻毛主席的批示,后面放省委书记的题词。说起要题词的过程,老人感慨道,“当年我去找陶鲁笳先生题词的时候,第一次去的时候,老领导问:‘小石,题什么字好呀?’问得我当时睁大了双眼,我想了一会说:‘不管怎么样,是不是应该把毛主席写进去啊?’陶老先生说:‘你今天回去吧,麻烦你明天再来一趟,我先想想。’第二天,我再一次登门拜访,陶老先生拿出题好的词,又问:‘小石,你满意不满意?’”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大领导与一个小村官的对话。石刚老人不禁感慨道:“你就说那个年代的老领导有这样的作风,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基本都丢掉了。”听到这里不禁让人心生感慨。

                  

    (右上图:左一为石刚书记,左二为陶鲁笳书记)

  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跟现在年轻人的观念不一样了”

  “我的思想和现代年轻人的思想很不一样,想学习华西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让大家都有钱。”

  在任期间,石刚书记在村内组织修建了手套厂,石头厂,养鸡场,养羊场,机件加工厂,砖瓦厂等产业吸纳就业,始终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自己任职的头等大事。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多数人们都有钱了,可是现在人们的贫富差距太大了,现在那些唱戏的,以赵本山,王刚为首的,有多少亿资产?邓小平的想法对不对,我就要打一个问号。‘先让一部分人富裕起来,然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你说能走到哪?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老人对“共同富裕”颇有自己的见地。在吕轩同学看来,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人面前的社会现象,而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则是我们这一代人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清正廉洁,秉公用权——保持政治底色

  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周围各个村子都种了好多好多树,老人说:“可是到了我们这一茬干部,县里各个村庄集体所有的树全部被卖了出去,大把大把的钱在补贴短缺资金之余,都流进了一些个人的腰包,全县只有大泉山村一个村的树全部保存了下来......大泉山的树全是我当时用尽心血保下来的!”说到这里,老人声音中充满了自豪。

  “有一年,上级领导说让我转去镇里面当副镇长,我说自己已经50多岁了,岁数大了,干不了,而且人家还管我要两万块钱。”一旁石刚老人的妻子带着笑意说:“你那时候哪能凑够两万块钱?”老人接着说:“某种程度上,我带着一种‘憨’,但是国家就需要这种‘憨’。不过我不愿意,这个差事就给了别人了。机会也有过,但是我也不后悔。”

  “不想落下个不好的名声,被人指指点点。”老人说得很坦诚。在谈到自己的感想时,吕轩同学提到:“其实我很早就知道这种不良作风的存在,但这还是我第一次亲耳听到当事人的讲述。我想问题存在本身并不可怕,但我们要坚持初心,不应扛不住诱惑,最终酿成大错。”

    

  (图为石刚书记部分工作照)

  

  

  (石刚书记翻阅相关资料)

  感悟——汲取人生力量

  在采访的最后,老人说:“这么多年了,我也想写一本书,写一本回忆录,就叫《我和大泉山不得不说的事情》。但是咱文化水平不高,写着写着就写不下去了。”老人笑了,吕轩同学也一块笑了。言语无法记录描绘下他与大泉山之间的故事,可是他已经用一身,满腔热血奉献写满了自己与大泉山的故事。

  采访过后,有一句话,深深停留于吕轩同学的脑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坚守的是那一份初心,倾注的是那一腔热爱

  而对于何为优秀的共产党员这一疑问,吕轩同学分享道:“在与石刚书记的深入交流中,我不仅了解了那个年代的人和事,学习了老一辈干部的优良作风,感受了什么才算对人民赤诚的爱,更重要的是认识了我们党究竟需要怎样的人: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生忘死的人。我想真正优秀的共产党员首先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扛得住考验;其次便是满怀一腔热爱,对祖国,对民族,对人民的热爱;在建党百周年到来之际,我想我们更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而我想有一个词很好地概括了上述的品质——那就是属于我们北医人的厚道。”

                                        

  (吕轩与石刚书记合影留念)

 

  

  获奖个人:20级医学预科预防一班 吕轩

  文字:吕轩、黄云玲

  图片:吕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