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我描述家乡的脱贫故事——2020级医学预科国庆社会实践优秀个人吕轩

  【编者按】

  鲁迅曾说,“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不止鲁迅。作为“00后”北大新青年,我们时时都关切着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

  为了引导医预萌新走出象牙塔,迈进广阔天地,将眼底的未名水和胸中的黄河月切实地连接起来,在2020年国庆假期,北京大学医学预科志愿与实践部组织发起了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部推荐了“疫情常态化防控”、“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以及“中国好医生访谈”等三个主题供同学们选择,也可以自行选择主题进行调查。

  号召起,同学云集响应。刚刚入学一个月的2020级医预新生,共有192个团队共计441人参加了实践活动。经过班级初评、材料复评、线上答辩等三论评审,10个优秀团队和10名优秀个人脱颖而出,为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由一个个变化巨大的小村小寨,我们感慨脱贫攻坚带来的惊喜;由常态化防控的近距离调研,我们思索反问存在的问题,探寻解决之道。

  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获评医学预科国庆社会实践优秀个人的吕轩同学积极投身脱贫攻坚调研的经历和故事。

     

  吕轩是预防20-1班的组织委员,也是医预主席团志愿和实践部的核心骨干,他是本次社会实践的组织者,同时更是积极践行者。他邀请到本班的5位好兄弟——王泽松、梁容、宁博宇、张权赫、杨晨——跟他一起在线调研自己家乡的脱贫故事。

  初心:讲述家乡的故事

  “作为建设全面小康故事的亲历者,我从这里的农村走来,脱贫攻坚,我看到了乡村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欣欣向荣的面貌,于是,我想借此次社会实践的机会系统地了解脱贫攻坚,了解我的家乡,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吕轩同学出生于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国家级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扶贫开发重点县,他对乡村脱贫攻坚有着亲身经历,切身感受。他选择了自己的家乡——阳高县杨官屯村作为调研对象,向我们讲述脱贫攻坚的故事。

          

  准备:脚踏实地,理清思路

  社会实践讲究实干精神,不能空口无凭,实践需要思路,实干需要证据。

  吕轩同学及小组组员们经过讨论,确立了调研的方式方向,明确了采访对象和内容,他们在调研开始之前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虽然是第一次参与社会实践工作,但他们的工作已经颇具章法,社会实践的实干精神已经融入了他们的工作之中。

               

  (图为其采访问题准备)             

  实施:如火如荼,多方调查

  调研途中,吕轩团队首先查找了杨官屯村扶贫工作相关资料文献,粗略地了解杨官屯村的扶贫规划及工作,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为了与实际更好的接轨,吕轩线上采访了杨官屯村驻村党支书樊书记,对当地扶贫政策的制定、推行、发展提出询问,了解了扶贫干部的具体工作,同时还针对个别扶贫政策,结合当地实况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为了更全面、更真实地调研,他还采访了当地居民,从基层的角度去了解大众对扶贫工作的看法,去了解扶贫工作的真正的落实情况。

  吕轩团队的成员认为,只有将文献资料、对扶贫干部的采访和对当地居民的访谈等结合起来,才能收集到相对更客观的调查数据。 

                      

  结论:提出问题,深入思考

  在繁琐的调研结束之后,吕轩带领团队认真思考,结合所查资料及采访结果,对脱贫攻坚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可操作性问题、公平问题、制度问题做出思考,并对如何振兴乡村进行了讨论。全面实现小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脱贫攻坚是一项伟大工程,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出现问题是在所难免的。时间短,任务重但这不能作为追求粗放式脱贫的理由;不能把个别的成功案例不加处理地运用到每一个地方,比如,每个村庄都搞乡村旅游,那游客从哪来呢?关于脱贫认定的各项指标,在遵循上级统一规范的前提下也要提倡民主参与,广泛听取村民意见,走好讨论、公示等每一道程序。

  “全面小康近在咫尺,而乡村振兴依旧任重道远,作为北大人,我突然意识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北大人’这一标签不仅仅代表了学习成绩的优异,更代表着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作为一个农村孩子,我深知农村的贫穷落后,但我想克服农村困难,助力乡村振兴正是我们北大人无法推卸的责任与使命。”吕轩同学如是总结。

  以吕轩同学为代表的医预青年,他们利用国庆长假深入基层调研,情系乡野,他们关心城乡发展,增长本领。现在的他们虽身在校园,心却在天下,社会实践活动教会了他们深入社会,观察思考,实践躬行。作为北大人,他们勇立潮头,触摸时代的脉搏;作为医预人,他们心怀天下,牵挂社会的动向!正如吕轩一样,很多同学是在基层实践中更坚定了专业方向,扎下了梦想的种子。我们都相信,这颗种子会茁壮成长,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从左到右依次为吕轩、宁博宇、杨晨、张权赫、王泽松、梁容)

  

  

  

 
   

  

  

  文字:黄云玲、马欣怡、贾舒童

  图片:吕轩

  排版:凃尚宇 杨晓婷

  审校:张莉娟、刘芳、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