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全国的一次线上调研--2020级医学预科国庆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姜益浩凡团队

  

  【编者按】

  鲁迅曾说,“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不止鲁迅。身为“00后”北大新青年我们时时都关切着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

  为了引导医预萌新走出象牙塔,迈进广阔天地,将眼底的未名水和胸中的黄河月切实地连接起来,在2020年国庆假期,北京大学医学预科志愿与实践部组织发起了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部推荐了“疫情常态化防控”、“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以及“中国好医生访谈”等三个主题供同学们选择,也可以自行选择主题进行调查。

  号召起,同学云集响应。刚刚入学一个月的2020级医预新生,共有192个团队共计441人参加了实践活动。经过班级初评、材料复评、线上答辩等三论评审,10个优秀团队和10名优秀个人脱颖而出,为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由一个个变化巨大的小村小寨,我们感慨脱贫攻坚带来的惊喜;由常态化防控的近距离调研,我们思索反问存在的问题,探寻解决之道。

  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获评医学预科国庆社会实践优秀团队荣誉的姜益浩凡团队带来的实践观察和感悟。

      

  药学20-2班的组织委员姜益浩凡,是一位来自新疆的俄罗斯族小伙子,得知医预办倡导新生开展国庆社会实践,他立即联系同班的陈启轩、张鸿瑞、陈思源等同学,一拍即合,立即讨论,精心策划,最后决定选择疫情防控常态化状况进行调研。

  初心:忧心家国,局势勘察

  “在收到国庆实践活动的消息后,很快我们便确定了要进行疫情防控调查的主题——调查疫情防控。在疫情发生时,大家正处于高三紧张的学习阶段,疫情带来的诸多不便小组成员们也是深有体会。来到了大学后远离了家乡与亲人,大家也都在关心着家乡的疫情防控,所以,我们便希望通过询问家人、朋友等来知晓家乡目前的疫情防控措施,看看家乡是如何做到防控常态化管理的,通过对比来得出各地疫情防控特点及疫情防控大体方针。“

  疫情的大考之后,常态化防控举措的跟进也同样不容忽视,姜益浩凡团队就常态化防控举措展开了细细调研。

  个人与团队:放眼全国,线上调研

  “ 都说我们生于非典考于新冠,孩提时发生的非典早已没有记忆,但来自五湖四海的我们对新冠肺炎可是深有感受,所以同学们便想出了调查各自家乡疫情防控措施的点子,希望能够更加全面透彻地了解各地防控措施,找出各地布控措施的相似与不同之处,了解国家如何从大局着手,应对这次疫情危机。“

  姜益浩凡小组成员便开始了准备,将目光投向小组成员的各个家乡,决定由大江南北,覆盖全国范围,展开调查比较,制作了细致的问卷来调查各地居民对于当地疫情防控政策的知晓度及满意度。

  每一位小组成员都细心准备,由新疆到四川到云南,再到江西,除了问卷,还有访谈,对照访谈提纲进行细致提问,对访谈和问卷的结果进行了细心的记录总结。就不同水土,不同举措,列表分条阐述,对比总结。

  感悟与结论:数据对比,总结反思

  “对于各地的疫情防控工作,79.66%的调查者都选择较为满意/满意两个档次,大家对于当地政府的疫情防控工作表示认可,其中原因有:能够因地制宜、管控严格、疫情防控工作规范,负责,一线工作人员辛苦付出、每日均要求上报健康信息,防控严格... 从四位同学的调查中也可看出,这四个地区在经历了第一次甚至是第二次的疫情后均有了适宜当地情况的防控措施,也成功地控制了当时的疫情,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有较为成熟的防控措施,保护着当地居民的安全。其中有18.64%的人选择了一般,有1.69%的人选择了不太满意。由于选择“一般”的人群占比为18.64%,这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各地的防控措施仍然有待改进,政府因根据当地的疫情级别,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制定让当地居民更加满意的措施,这样居民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疫情防控工作,防控工作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

  深挖数据之后发现问题,并不断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姜益浩凡团队此次开展疫情防控常态化调研的最可贵之处。他们在开展放眼全国的调研后,得出了自己的感悟思索。相信这样的探究,积极的参与,观察这个社会,也是医预学子身为社会一份子,更好的建设改变这个社会所应采取的行动。

  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有效延伸,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医学预科办公室在工作中不断给予同学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长知识、锻炼才干、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机会。以姜益浩凡团队为代表的众多医预国庆社会实践团队体验到了,也真正实现了,他们用自己的第一手资料,为多地基层疫情防控、为脱贫攻坚战的持续开展提出了新颖的意见和建议,他们通过自己的知识与社会良性互动,相信这样的形式定能为同学们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储备充足的经验。

  

  

文字:黄云玲、马欣怡、贾舒童

图片:姜益浩凡团队成员

排版:杨晓婷

审核:张莉娟、刘芳、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