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生态文明体系 提升可持续发展力--学工部教师党支部开展第四次主题教育理论学习

  【编者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阐释了人与自然、保护与发展、环境与民生、国内与国际等关系,深刻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支持产业绿色转型,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极大地推进科技创新和绿色消费。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学工部教师党支部开展系列主题教育理论学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为主线,学习新思想,掌握新知识,奔赴新征程。

  

  6月6日下午,医学部学工部教师党支部组织开展主题教育第四次专题理论学习,邀请北京大学团委博士生讲师团成员、物理学院2021级博士生刘冠宇,以“节能降碳 绿色转型—实现双碳目标,我们一直在路上”为题目介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征程—碳达峰和碳中和,带领支部党员、积极分子一起学习。

     

  “碳中和”促绿色转型,“高增速”发展新动能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向国际社会做出了庄严承诺。中国明确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愿景,也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指明了方向,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共同行动贡献了关键力量。刘冠宇向老师们介绍了人类活动对大气、海洋和陆地变暖的影响,并结合时事描述了变暖后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不良后果,随后总结归纳了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当下处于工业化最后的阶段,绿色低碳经济可以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后,刘冠宇补充介绍了碳锁定窘境、绿色金融、能源考核方式等专业知识,使老师们更为深入地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海温影响沙尘形成,环境治理已见成效

  刘冠宇随后结合今年广受国人关注的沙尘增多现象与其对生态文明、绿水青山目标的实现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客观的阐释,通过一系列数据论证了2023年沙尘变多只是一次小反弹,并不能代表沙尘活跃期的到来,并解释了沙尘暴偏多也是气候异常的结果。目前我们能做的只是改善沙尘内源地的生态环境,无法改变自然对于沙尘治理的不可控影响。引导支部成员正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思想重要论述中关于自然环境对中国实现“双碳目标”进程的影响。最后,刘冠宇讲师以《千里江山图》为背景,表达了对大美中国“江山美如画,风景一时新”的美好祝愿,同时倡导大家为共同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最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而共同努力。

  

        

  节能低碳身体力行,共建优美清新环境

  理论是行动的向导。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中国发展史和世界发展史上的一场深刻变革。新征程上,我们更应把不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理论任务,勇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和不懈奋斗者。专题宣讲结束后,支部同志们纷纷表示希望能从自身做起,坚持低碳生活,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学工部学生资助中心方爱珍在学习后表示通过专题学习节能降碳、绿色转型内容,学习到了碳锁定新概念,了解了自然变率是造成我国今年春季严重沙尘天气的主要原因,了解了碳卫星对全球碳排放监测的重要作用,更加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的深刻含义。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温度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已经发生了局部地区山火、暴雨、干旱等极端气候现象。如何达成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之间的平衡,需要全球各国和地球人都要正确面对的课题,只有人人践行低碳生活,我们的星球才能更美丽。

  学工部选留学生干部樊轩扬在参加学习后坚定表示:江山美如画,风景一时新;我们的决定和行为会得到百年后甚至千年后的回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绿色已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大美中国的绚丽画卷,正在神州大地上徐徐展开。

  

  

  学工部教师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