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融合,创见成长
——医学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组织企业参访探索AI+心理育人工作途径


2025年4月9日下午,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组织师生前往心言集团开展以“心智融合,创见成长”为主题的企业参访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深入探讨AI在心理健康服务中的应用,深化专业认知,激发创新思维,推动五育融合。中心教师、各学院医院学生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内容包括AI情感产品体验,心理疏导和情绪识别应用探索与企业创始人、心理和技术专家深入互动交流等,探索心理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为心理育人开辟新模式。

参访师生与心理AI企业代表合影留念

活动环节AI技术展厅讲解

医学部师生在企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企业AI技术展厅,师生了解到企业主要服务内容,包括积极心理服务、语言热线和一对一咨询。讲解内容涉及了产品研发过程以及海量数据的技术应用等环节,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数据驱动研发以及前沿技术融合在心理服务领域的重要作用,也进一步拓宽了同学们将AI技术赋能医疗服务的认知视野。


AI技术展厅讲解

活动环节二:AI情感产品实操体验

在实操体验环节,企业的AI情感产品“AI心情小镇”引起了师生的关注同学们分别挑选了自己喜爱的虚拟倾听师,并通过对话向智能体模拟传递压力情绪,在快速识别后,参与体验的师生都获得了一定的情感支持;还有的同学在现场使用MBTI测试进行自我认知体验。体验的同时,同学也对技术解析、数据安全、心理韧性的长期塑造,以及个性化策略等产生了深度思考,为接下来的互动交流聚焦了互相探讨的重点。

活动环节三:校企互动交流

医学部师生与企业创始人、心理和技术专家深入互动交流。集团联合创始人张新华对医学部师生的参访表示了欢迎,对企业情况进行了介绍,着重与师生探讨了“AI+心理”的核心价值,涉及其在提升心理服务可及性、实现高效精准干预服务和助力心理知识普及与预防等多个关键层面。

企业联合创始人张新华发言

医学部心理中心的老师们与心理组专家探讨了关于高校心理委员与AI心理技术结合的创新工作机制,探讨问卷和心理沙盘等工具开展心理困扰识别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工作思路期待企业未来也能开发多人团体辅导工具,心理委员在班级心理工作中、团体辅导活动中辅助应用,以提升心理健康服务的多样性和有效性。

医学部心理中心老师发言

企业心理组专家发言

最后,师生们企业技术负责人围绕“AI+心理”对于心理健康育人工作的支持途径展开深入交流,即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帮助心理咨询师提升专业技能AI技术可以通过逐字稿练习帮助咨询师进行多维反思,提升咨询质量;利用智能AI督导助手提供实时支持和话术建议,以助力咨询师克服缺乏实操练习的瓶颈。讨论中,师生们探索了现代智能技术手段应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可能性,心理委员或想成为咨询师的朋辈助人者同学们可以借用程序中的成熟的心理助人话术练习辅导和实战练习平台提升朋辈助人沟通技能,提升心理素养,强化育人理念。

在返程途中,师生们依旧热烈交流着现场的体验与感悟,反思自己的学习和专业发展。其中,有三位同学分享了心得体会:

北京大学护理学院研究生汪同学表示: 参访活动让我受益匪浅通过与企业研发人员的交流,我深刻体会到AI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边界正在不断拓展,这种产学研结合的实践经历,将助力我们在科研道路上更好地实现智启与创见的融合成长。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博士生李同学表示:“我了解到AI与心理结合的关键在于高质量数据积累与算力支撑,心理产品通过构建垂直领域数据基地,基于开源大模型微调实现聊天机器人设计,既保留通用能力又强化心理专业性。同时拓宽了我对心理大模型产品研发能力的认知,更对如何平衡技术赋能与心理伦理边界这一重要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

回龙观临床医学院硕士周同学表示:“今日参访的心理AI企业是一家产业重心在AI心理领域的公司,和我的初始想法不同的是,由于企业更加侧重吸引大基数人群,因此产品设计理念更加偏向趣味性和大量用户的情感需要。在我看来,在实证支持、AI的依赖等更多的话题方面也许是值得继续讨论,但企业的产品会对广泛人群产生有益效果,比如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供情感支持

此次“心智融合,创见成长”企业参访活动,为同学们架起了学生与AI心理行业之间沟通桥梁,促进了心理学与AI技术在心理健康领域的深入探索。未来,心理中心将持续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不同领域尤其是AI人工智能等创新科技领域方面的融合应用和创新拓展帮助学生深化专业认知,激发创新思维,加强跨界实践,持续学校心理健康育人工作的发展贡献力量。

医学部学生工作部

2025年4月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