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心舒压,粒粒生趣”
——2024-2025学年度辅导员心理基建工作坊第六期双面颗粒画创作活动顺利举办


辅导员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者和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为帮助辅导员减压赋能,提高自身心理工作能力,进而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心理疏导,2025314日下午,学生工作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以下简称心理中心)组织开展2024-2025学年度辅导员心理基建工作坊系列活动第六期——“艺心舒压,粒粒生趣双面颗粒画创作体验活动。本次活动特邀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颗粒艺术实验室团队作为设计指导,进行双面颗粒画《双生经纬,光影承道》的创作,用艺术创作助力心理健康建设。本次活动由医学部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刘芳主持,20余名辅导员参与。

活动伊始,刘芳对本次双面颗粒画创作活动的重要意义及带领专家进行介绍。本次活动邀请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颗粒艺术实验室的驻院艺术家王楠及其团队进行设计指导。刘芳强调,辅导员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引导和帮助学生。希望通过此类活动,能让辅导员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找到属于自己的放松方式,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

随后,艺术家王楠向大家介绍了本次双面颗粒画的制作内容和设计理念。本次创作采取了书法家欧阳中石为北医题字厚道以及北医的蛇杖校徽作为平面设计元素,对北医“厚德尚道”的医学人文精神进行了诠释。同时,王楠向大家展示了以往实验室的作品,对颗粒画的制作方法和过程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大家迅速掌握了颗粒画制作的技巧。辅导员老师们纷纷跃跃欲试,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启了艺术疗愈之旅。

在创作过程中,辅导员老师们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投入度。他们时而随着舒缓的音乐放松身心,沉浸在创作的乐趣之中;时而与身边的伙伴相互协作,共同探讨实现高效拼接的思路。活动现场氛围轻松愉悦,时而沉浸于专注创作的宁静时刻,时而响起拼接成功时的欢呼声。

经过两个半小时的集体创作和共同努力,完成了总共32个颗粒板、7200枚颗粒的拼接,最终汇聚成60cm×60cm的双面颗粒画艺术作品《双生经纬,光影承道》。作品正面以遒劲的"厚道"二字彰显北大医学部百年传承的医德风骨,背面则以蛇杖校徽象征北大医学人对生命的敬畏守护。作品中每一个颗粒都凝聚着辅导员们的心血和对北大医学部的深厚情感。光影流转间,颗粒的明暗变化将医学精神具象化,厚道之训化作蛇杖的辉光,形成"厚德载生,术济天下"的立体注解。

此次活动不仅为辅导员老师提供了一个缓解压力、放松身心的方式,更在潜移默化中增进了对北大医学部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活动结束后,大家表示收获颇丰,认为这种将心理减压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活动形式十分新颖且富有意义,深刻感受到了团队协作的力量以及艺术创作带来的愉悦和满足。在今后的工作中,会将此类形式应用于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并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艺心舒压,粒粒生趣。此次工作坊的成功举办形成了北京大学医学部辅导员心理基建"专业赋能+文化浸润"的特色模式,为辅导员队伍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学工部心理中心未来将持续探索更具多元化和趣味性的心理健康促进方式,为全校师生构建全方位心理支持体系。我们携手共同努力,共筑学生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的美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