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园雏音

医预茶吧·回顾 | 么改琦:无畏前行 只因肩负生命——与埃博拉的生死战疫

   编者按:医预茶吧是北京大学医学部学工部医学生预科办公室主办、医预学生助理团承办的学生素质教育系列活动,每一期都会邀请著名专家学者作为主讲人,与同学们以轻松聊天的形式,在活泼的气氛中,一起探讨专业,共话人生,并替同学们答疑解惑,指点方向

3月17日下午,北京大学医学生预科办公室举办第49期茶吧活动,邀请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危重医学科支部书记、医学博士么改琦就2014年西非抗击埃博拉病毒这一经历与同学们进行分享交流。

  么改琦老师首先从其重症医生的身份对于医生“责任”的认识与同学们进行了分享。她认为医生的责任分为“日常工作”和“随时准备”两个部分。她表示,当初其实她和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一样,怀着作为医生的一种自豪感和责任感,步入了医学的行列,到现在在临床的一线,她已经坚守了30多年,经历了无数次惊心动魄的危重病人的抢救。同时,作为国家卫健委应急救治专家组成员和多次医疗救治组的组长,她见证过太多次国家的紧急公共卫生事件。对于重症医生来讲,作为一个医生,就像一个战士,接到命令就要紧急出发对于他们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在2014年前往西非抗击埃博拉病毒的事件中,么改琦老师便是如此,面对紧急的通知,义无反顾选择逆行,而为了不让女儿担心,她将此事瞒了其数年之久。

 

  么教授接着讲述了她在几内亚抗击埃博拉病毒的真实经历。2014年9月20号,么教授作为三人专家组成员之一,踏上了自己的第一次国际援助行动,也是中国史上规模最大的人道主义救援活动,他们转机三次,历时三十多个小时,到达几内亚,并驻扎在中几友好医院。当地医疗设备稀缺,整个医院的建设和医院内的大型仪器设备都是从国内引入。么教授一行人在当地工作极其繁忙,几乎脚不离地。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在中几友好医院帮助当地长期驻扎的医疗队应接病人,完善制定中国公民感染埃博拉防护的预案和接诊流程并参与门诊值班。除此之外,他们需要每周参加三次WHO协调会,关注疫情发展形势,讨论治疗方案,并向国内回传资料,进一步制定方案。同时他们也给几内亚的中资企业,大使馆人员及医疗队开展埃博拉的防护培训,这些国内专家也给了当地未撤走的中方人员以信心。而他们所做的还不止于此,么教授和同事们还坚持去东卡医院,不顾环境简陋,奔赴一线视察情况,他们也会努力联系国内请求医疗设备援助。面对上述种种,中几友好医院的院长十分感动,高度感谢中国雪中送炭的援助,称之为“兄弟情”。在此之后,么教授也分享了当地的医疗救治情况,并指出中国在埃博拉防控上发挥了极大作用。

么教授还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了埃博拉病毒如此肆虐的原因。首先是病原致死性极强,传染源具体为感染埃博拉的人和非人灵长类动物,再者是公共卫生环境恶劣以及医疗资源和相关专业人员的匮乏。除此之外,还有谣言猜测干扰疫情防控、民众卫生健康意识差以及政府反应迟缓等原因。

  在交流环节,有同学问到了在面对死亡率如此之高的疾病时该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么改琦老师首先诚恳地告诉我们她在临行之前也有恐惧压力是谁都不可避免的,但是真正到非身临其境之后职责就战胜了恐惧,埋头于工作之间。之后有同学提出应该如何应对与调节因救治条件不足而无法救治病人时产生的无力感。么改琦老师表示,她作为一名ICU医生,的确面临很大的压力。而她热爱这样一份工作,她坦然要勇敢接受有些必然的事情,也要用积极开朗的心态调整那些压抑的情绪。而且当救治过来一名病人时,病人及其家属的认可和自己的自豪感,也会深深烙印在心里,给自己以力量,这些都远比那些无力感更加重要。

           

    活动最后,么改琦老师与同学们合影,并为同学们写下寄语“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参加此次茶吧活动的同学表示,么改琦老师通过从自身抗击非洲埃博拉病毒的亲身经历,向同学们展示了一名重症医生的担当与责任,解答了同学们对于未来从事医学相关事业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为同学们展现了什么才是当代的医者仁心。

习近平曾指出:“在重大疫情面前我们一开始就鲜明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全国范围调集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全力以赴投入疫病救治,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而此次援非抗埃行动是对此言语最大程度上的践行,他们在前线,有着超凡的职业素养和高度的奉献精神,向我们诠释了何谓医者博爱,何谓医道无界。作为新时代北医青年,我们也应深知肩上的使命,矢志不渝不忘初心,不畏艰苦砥砺前行,感悟北医的厚道精神和家国担当,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医学生预科办公室

2023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