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园雏音

“我和我的北大医学”征稿展示(第三期)

【编者按】百十赓续,厚道相传,岁月的钟声悠悠回响,在绚烂朗秋中,北大医学迎来春华秋实的110岁生日。值此辞旧迎新之际,医学部学工部医学生预科办公室也特别开展“我和我的北大医学”系列征稿活动,为北大医学办学110周年献上祝福。

 

2022级临床六班  林泽阳

个人介绍

姓名:林泽阳

家乡:广东省揭阳市

兴趣爱好:阅读与写作

创作初心:希望以白衣为线索,串联起对医学抑或是对为医者的认识的发展历程,渴望用文字传达出生活的温度。由浅及深,对医学的认识如此,对医学的热爱亦然。也希望此文可以给以后或许陷入迷茫的自己以激励。

 

献词

百十年风雨兼程砥砺厚道石

千万里丹心荟萃浇铸仁义魂

 岐黄伽马深幽探,

白羽沾衣满杏林

 

  像所有蹩脚的情景剧都有的一个套路性的开端一般,我与医学结缘的故事,始于那一次次的问答。

  “长大以后,你想做什么?”

  不同于其他同龄人,对于自己的未来有着各种各样的五彩斑斓的幻想与期待,我对于自己的理想与未来,其实很少有很强烈的规划或是假想的欲望。因此,每一次,当我被问及上述问题时,我总会下意识的搪塞过去。

  那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有了斩钉截铁地说出“做一名医生,救死扶伤”的豪言壮语的勇气的呢?

  我想,大概是与世人眼中标榜着医者身份的“白大褂”有关吧!

  冰心曾说过“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而年少时梦中的欢喜,总是那样简单而又纯粹。

  不同于周围多数选择医学专业的同学,或是出生于医疗世家,受家风之熏陶,耳濡目染而终踏入医门;或是曾亲眼目睹甚至是亲身经历过疾病缠身之苦痛,在白衣天使的感召之下而追逐医学之光……平心而论,我对医学最初的向往要肤浅得多。“身着白衣,衣袖翩翩,出尘不染,清冷庄严”,饱受影视剧荼毒的我总以为现实生活中医生便是这样的形象。是呀,常年在身的白大褂犹如医者的通行证,在儿时的我眼中,那是圣洁与庄严的代名词。仿佛身着那一袭白衣,原本脆弱的凡人之躯,便有了阻挡一切污秽与不堪的能力,升华为“生死人肉白骨”的神明。因着这一份朦胧的幻想,医学的明月也便在心头悄然地攀升;年少时朦胧的月影,在榕江的波光中熠熠生辉……

  只是这一份热爱纵然炽热,却并不持久。总如雾气与露水中掩映的芙蓉般,“见莲不分明”。需得借助现实的一阵东风,吹散那一层自我臆想的薄雾,窥得医学之真容。

  庚子年春,荆楚大地爆发疫情。其来势之汹汹,令沉浸在新年喜悦中的人们猝不及防。尔后,各地医护人员纷纷上书,自愿报名,驰援武汉。经过激烈斗争,在广大医护工作者的倾情合力之下,这一场战役,轰轰烈烈地开篇,亦轰轰烈烈地被终结。在那一段时间里,看着新闻报道中,那身着防护服,在各大医院中不懈奋战的白色身影时,我猛然意识到,或许,医护人员的真实处境并不如我所想。那一袭白衣,不是装点门面的神明羽衣,而是医者阻挡病魔肆虐,解民众于百悬,除病患之苦痛的战袍。经此一役,医者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日益高大。

  在现实的东风的吹拂之下,心头星星点点的热爱之火,隐有燎原之势。

  只是,现在想来,那时的我,实则还是有着神化医者的心理所在。我总觉得:“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既然与良相并称,那么为医者自是该将个人的一切私心私欲抛除在外,时时刻刻冷静的担当起“救死扶伤”的重任;“德不近佛者不为医,才不近仙者不为医”,既然为医者有高超之技艺,爱仁之品性,那就该“生死人肉白骨”,解世间疑难杂症,除世人万般苦痛……但我却忘了,医者,亦是如我们一般的凡人,有七情六欲,也避免不了有局限和短板。面对未知的危险时,他们也会有最本能的恐惧;面对超出自身能力的难题时,他们也会有无力回天的痛惜……

  在先前的日子里,我一味的将医者的形象神化,建构起一个我所认为的神袛,并将此作为自己的信仰之光。但这毕竟只是假象。因此,很快的,先前吹拂起的燎原之火,便将那些幼稚的幻想吞噬。

      20201月,在疫情正肆虐之时,再次传来不幸的消息:眼科医生陶勇被自己救助的患者砍伤,从医院7层逃到6层,身中数刀。此变局,既让广大医疗工作者寒心,又难免让如我一般对医学心生向往的人畏葸不前。此类医疗纠纷问题,此前又何尝没有发生?不过是当时的自己一直沉浸在对医学的美好幻想中不愿承认罢了。

  原来白衣之上,附着的不只是白衣天使的光芒,也可能是徒劳无功的汗水,不被理解的泪水,甚至于以身献祭的血水;白衣之外,不止有污秽与病毒,或许还有患者那颗不信任的、淡漠的心。

  此时,疫情的形式仍在恶化,不断有报道播报医护人员的死讯。联想起此前层出不穷的医患纠纷,我开始迷茫了,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经做好了承受这一切的准备。像是一株温室里误入野外的花,对医学的幻想,彻底冻死在了那个寒冬里。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很快的,我高三了。开学后,班主任开始征集班内同学的高考目标与理想专业。而我再一次陷入了“犹豫”的泥淖。兜兜转转,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回到了那个起点:

  “你长大以后也,你想做什么?”

  如一颗巨石,将冰冻已久的湖面砸开,心头荡漾起丝丝涟漪。

  是的,我清楚医学的求学生涯必定长路漫漫,但我却也相信凭满腔热血终能消融这一路的霜雪;我知晓这一路可能伴随着不被理解的委屈、希望落空的无助、遭人白眼时的失望,但我却也信仰“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箴言,愿以此身为薪火,去守护这一份“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更何况,这条道路上,也并不缺少温情。当患者追砍陶医生时,有热心的患者为其挡刀;当陶医生受伤的消息传开时,曾受其恩惠的病患自发的为其祈福;当付出血泪的医护人员从疫情一线凯旋时,有民众由衷地感激……正如中国青年报所指出的,“苦难需要的是感同身受的正视和救助,而不是站在苦难之外的感动和抒情”,对于医学的正确认知,也需要我们去亲历,去体验;既担当得起医者本身所赋予的荣光,亦可坦然面对生死的抉择,又能独饮不被理解的苦楚。

  然而戏剧性的是,当高考成绩出来的那一刻,我的情绪再次崩溃。与估分相差甚远的成绩将我此前的所有假想再次击得粉碎,我又一次开始犹豫。是坚持三年来的梦想,选择报考北医,但是要面临专业调剂的危险;还是选择其他学校,追求稳妥却难免遗憾?

  自然,最后的答案是显然的:遵循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不顾这一路的风雨,永远向前。而所幸,最后的结果,仍是得偿所愿。

  回顾这条对医学的奔赴之路,有开始时对职业本身最朦胧的幻想,有接触后对医疗大背景本身的排斥与恐惧,但是更有经过内心斗争之后对医学不改的柔情。小说《黑天》中写到:“于是时间奔流,得以见证人间在漫长岁月里,所有的永恒与不朽。”而也希望这一份对医学的热爱,终能成为属于我的永恒与不朽。

  最后,便以天翔的一句诗作结,亦是对自己的勉励:“岐黄伽马深幽探,白羽沾衣满杏林”,愿身着一袭白衣,承得起荣光,受得起心伤,无愧于所想。

 

2022级临床七班  何佳慕

个人介绍

姓名:何佳慕

家乡:辽宁葫芦岛

兴趣爱好:主持、演讲、阅读科幻小说、弹吉他等

创作初心:我的故乡葫芦岛也是火神山医院院长张思兵将军的故乡,我与医学的结缘又与疫情密不可分,正是对医护人员的感激与崇敬,对即将进入北医的激动与憧憬,促使我拿起笔,写一写我与医学结缘的故事。

 

献词

苦心栽培万千位白衣天使,

永垂青史百十载北医辉煌!

寒霜冰封中的温暖与梦

醒醒,快起床,再不起床网课迟到了!

熟悉的声音把我从梦境中抽离,梦中的蓝天白云、同学爽朗的笑声、绿茵场上滚动的足球和挥洒的汗水一一消逝了。

揉揉惺忪的睡眼,映入眼帘的是熟悉的白墙——没有黑瓦,与之搭配的不过是书桌、书架、无穷无尽的书……噢!桌上还有台电脑。没错,我正在家中,我将要上的课是网课。

洗漱,坐在饭桌前,大人们谈论的总是这里或那里的疫情;空闲时打开电视,也总是播报着疫情形势;互联网上也是充斥着它——

那微小却致命的新冠病毒。

这几乎是我高一下学期的缩影。

时间回溯,二零年的春节本来与以往好像也没什么不同,刚刚过去的高一上学期很快被寒假的快乐淹没,我在假期和同学们去北京参加了一项课程,却没想到回来没几天就听说了武汉的不明疫情,以及,武汉的封城。

那时,电视上每天播报着抗疫前线的新闻,恐慌感攫获了每一个人的心灵,那时是冰封的冬季,那时似乎看不到希望的春天。

于是,身着白衣的勇士们出征了。

于是,病毒的攻势在我们的坚守下步步瓦解了。

于是,我们知道了,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正是他们温暖了这个世界。

在与疫情的战斗中身着白衣的的人们真的成为了天使,护佑着黎明苍生。有些人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正如臧克家先生所说,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为人民而死的人是永远的英雄

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与新冠病毒抗争,身为学生的我们,也没有忘记本职,在家里上着网课。有这样一个懵懂的高一少年,此前从不知将来打算做些什么,但他看到了白衣的逆行者;看到了钟南山院士耄耋之年披甲毅然出战;知道了火神山医院的张思兵院长正是他的老乡,在抗击新冠的前线奋斗……崇敬油然而生,他知道自己想要做些什么了。

他想做一名医生。

救死扶伤。

他就是我,这便是我与医的缘。

后来,我回到了学校,为自己的理想拼搏,不辜负心中所念的,成为医生的梦

后来,我成功考入了北医,成为了临床五年制的学生,朝着梦想跨近了一大步

北医是我理想的殿堂。

未来,我将在这里刻苦学习,踏上自己的求之路。

未来,我将尽自己的努力,悬壶济世,帮助患者远离病魔。

梦会实现,我会温暖冰封寒霜。

 

2022级临床九班  王雨涵

个人介绍

姓名:王雨涵

家乡:辽宁鞍山海城

兴趣爱好:听歌、读书、看电影

   创作初心:想记录下与北大医学相遇的崎岖过程,哪怕文字没有办法表达内心感受。

献词

110年的旅途里,北大医学作为医学界璀璨的北极星指引一代又一代医学新秀一往无前。

紫微星长明,北大医学不朽!

与北医相遇的路途

今天的故事从一首歌讲起

风,踩疼思念的弦

歌里唱道,“我多想回到那个夏天”。可是,为什么要回到那个夏天呢?我想起了那张熟悉而温馨的脸——外公的脸!想起他曾骄傲地将我楼进他的怀里,想起他亲手做的简简单单却又无可替代的土豆饼、锅包肉……要不要回来?我扪心自问。假如时光倒转,回忆里那个高大亲切的身影将不会被称为回忆;假如时光倒回,同一场别离与葬礼,我依然会痛苦经历。那一瞬,老式的挂钟也停下摆动,提醒我无法做出选择。按下暂停键,暮夏微凉的风梢拂过我的心,拂过思念,拂过我心中梦的图景。原来那梦,是在埋下学医小小的种子。

夜,坚定梦想的箭

刚刚跨进高中的大门,我已经选定临床医学这门专业。妈妈也曾在深夜与和我促膝长谈,“宝贝,不要纠结于姥姥、姥爷的去世而一定要做个医生,尝试考虑其他专业。”那一刻,不知是否真的因为母亲触动我埋藏在心底的秘密,一时我不知如何回答。是在执着他们的离去吗?在数不清的夜晚中,我仰望繁星,因为他们的影子在繁星里。星星璀璨,我有了方向;星光灿烂,我有了希望。他们告诉了我答案。不只有执着,更有怜悯和对死亡的不甘,我相信自己应该为抗争死神拥有任何东西,哪怕只是诸葛亮草船上的一支微不足道的箭。只有样,我的人生价值才可以彰显。

 所爱隔山海,山海未可平

高二学期,梦想大学一栏里,不知何处来的胆量竟要我填上北京大学医学部这七个大字。遗憾的是,精英班级的压力,同学们的优秀成绩,科任老师的关注度缺乏,所谓的梦想似乎越来越远。彷徨着,无措着,无数个黑夜里的难眠着,自习课上为数学所困泪水着,努力后看不见成效着,北大医学也与我渐行渐远着。成绩单上只是相隔几个名字,殊不知现实中到底该付出多少精力和运气,跨越在北大医学和我之间的山海,我深知,难以消磨。

缘起缘落,终将遇见

或许正如命中注定的两个人会邂逅一般,高考的超常发挥使我最终得以进入北医的校门。取录取通知书的那个傍晚,从西边透射的橘橙色霞光,随我的脚步慢慢向远处铺陈开,被夕阳染红的十字路口已记不清一共有几处,沁人心脾中仍透着夏日的晚风略带草香,将通知书拥入我怀。

故事在晚霞中告一段落……

 

2022级临床六班  唐善瑶

个人介绍

姓名:唐善瑶

家乡:澳门

兴趣爱好:做运动、弹钢琴、砌模型等

创作初心:希望能够用书法,表达我对医学的热爱,更希望以此激励自己,不负梦想,不负未来,与北大医学共同前进!

 

献词

愿北大医学再创辉煌,桃李遍天下!

书法作品《寄望》

 

2022级临床九班  唐晔

个人介绍

姓名:唐晔

家乡:广东惠州

兴趣爱好:喜欢游走于笔墨间,徜徉于方寸间,感受书法篆刻之美;亦痴情于篮球、乒乓球、享受尽情挥洒的畅快;虽不长于乐理,也愿小酌一二。

创作初心:一纸书卷,展漫漫心路,由畏惧到迷惘,再到执着向往,在你一百一十岁之际,作此文以自勉。

 

献词

白衣战病魔,心怀天下济四方

书法作品《缘》

 

2022级基础一班  谢天扬

个人介绍

书法作品《医者礼赞》

 

2022级基础三班  张芝赫

个人介绍

姓名:张芝赫

家乡:江苏省淮安市

兴趣爱好:健身、画画、看书、漫步于大自然,享受天地造化的无边风光

创作初心:今年适逢北大医学办学110周年,非常荣幸能用我的画作表达我对北大医学的美好祝愿和期待骄傲。北大医学下的医护工作者群像,在今年格外耀眼夺目。愿北大医学未来更好!

 

献词

百十嘉华,当然群峰来贺;

千万未来,应是吾辈启扬。

绘画作品《我和我的北大医学》

 

医学生预科办公室

2022年10月25日